6月21日上午,第27屆山東省精神科高峰論壇“認知行為治療技術培訓工作坊(拒學案例專題)”成功舉辦。本次工作坊以兒童青少年拒學問題為核心,吸引了80余名精神科醫生、心理治療師、學校心理教師等專業人士參與。工作坊通過“理論+實操”的深度融合,為解決青少年拒學難題提供了系統化的認知行為治療(CBT)干預方案。

作為山東省精神專科區域醫療中心,近年來,我院深耕臨床心理領域,組建的專業心理治療團隊在認知行為治療領域積累了豐富經驗。本次工作坊依托醫院專業優勢,聚焦“兒童青少年拒學”這一復雜議題,旨在通過標準化的CBT技術培訓,提升行業對拒學問題的評估與干預能力。開幕式上,濟寧市心理健康中心主任谷傳正指出,拒學行為背后往往涉及認知偏差、情緒管理障礙及環境壓力等多重因素,認知行為治療技術能從認知重構、行為干預雙維度切入,為臨床工作提供科學路徑。

我院酒依賴科主任孔祥娟以《認知行為治療理論基礎與拒學案例概念化》為題展開講解,拉開了工作坊序幕。她從CBT的五因素模型出發,詳細介紹了自動思維、中間信念和核心信念等相關理論,并為大家解析了拒學問題的CBT模型,結合具體案例,幫助學員建立從認知到行為的完整干預邏輯框架。

在技術示范環節,我院兒童青少年心理科心理治療師張東、張凌慧通過現場角色扮演的方式,生動展示了“思維記錄表的應用”與“垂直下降技術”的操作流程。思維記錄表可以幫助來訪者識別自動化思維,挑戰其存在的認知歪曲,并生成適應性反應,最終建立認知-情緒-行為的聯結,是CBT的核心干預工具。兩位治療師通過現場演示,將抽象的干預技術轉化為可操作的臨床步驟。

三人小組實操環節將工作坊推向高潮。學員分組模擬拒學案例干預場景,一人扮演青少年來訪者,一人扮演治療師,一人擔任觀察者,在練習提示卡的幫助下,通過“練習-反饋-修正”的循環,深度掌握技術應用要點。學員紛紛表示,這種沉浸式訓練對如何在實際干預中靈活調整提問策略提供了很好思路。
在小組反饋與技術答疑環節,我院精神六科主任曹中昌、兒童青少年心理科主任錢麗菊等專家針對學員提出的問題進行一一解答。現場討論氛圍熱烈,大家對于兒童青少年拒學問題表現出了很高的關注度。活動尾聲,谷傳正帶領全體學員進行總結復盤,強調了認知行為治療技術不僅是工具,更需要結合青少年發展特點與家庭系統視角綜合應用。

下一步,我院將持續開展系列心理治療技術培訓,為構建兒童青少年心理健康防護網提供專業支撐。
供稿:兒童青少年心理科